——柳河縣新農人晏鴻卿打造鮮食玉米產業側記
沈紅梅 本報記者 吳連祥
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,甜糯玉米以鮮、糯、嫩、香成為人們的“新寵”,需求量不斷增大。柳河縣柳河鎮復興村農民晏鴻卿抓住這一商機,著力發展鮮食玉米種植和加工產業,成為柳河縣帶富一方的新農人。
“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,要珍愛土地,種出好糧。”這是晏鴻卿的從業信念。邁出校門后,他就把目光投向高質高效種植產業。經過對各地市場考察,他發現人們對營養均衡、方便即食的鮮食玉米情有獨鐘,甜糯鮮香的鮮食玉米特別受歡迎。
說干就干。晏鴻卿多次前往農技、種業等單位學習考察,向專家請教,尋找引進適合本地種植的甜糯玉米品種,利用自家承包的旱田,發展甜糯玉米種植產業。種植過程中,他嚴格按照技術規程, 施用農家肥和有機肥,精心播種,規范管理,秋后獲得了好收成。為了提高效益,他在批發零售的同時,利用家里的大鐵鍋,加工成“熟苞米”出售。由于剛出鍋的苞米甜糯鮮香,受到市民的歡迎,收益更高。
打造特色品牌,完善基礎設施。為了發展壯大鮮食玉米產業,2022年,晏鴻卿注冊成立家庭農場,聘請專業人士設計產品標識、包裝箱,又多方籌集資金,購置真空包裝設備,隨后又建起冷庫,為壯大產業規模打下基礎。
春種一粒子,秋收萬擔糧。每年4月,是晏鴻卿最忙碌的日子,他要搶抓農時備耕。為了確保甜糯玉米豐產,他真是下足了功夫。那些日子,他奔走在選種、購肥、向技術人員求教的路上。“五一”前后,他把精心選購的白、黃、花三種類型的種子浸泡、催芽、“包衣”,然后在20畝黑土地上精耕細種、科學管理。
為了保障消費者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晏鴻卿在播種、田間管理過程中,運用新科技預防病蟲害,實現全程種植管理規范化。7月,他及時組織采收,確保甜糯玉米的“鮮度”。近幾年來,每年產量都達到4萬穗左右。經過加工處理后的鮮食玉米,每穗售價2元以上,收入可觀。
以“鮮”取勝,以快爭“鮮”。晏鴻卿告訴記者,采收后要及時加工,保證營養和口感,從田間采收到加工成品,整個過程需要4個小時左右。甜糯玉米經過撿選、脫皮修正、清洗蒸煮、冷凍塑封加工處理后,放置在自家冷庫進行保鮮。錯峰上市,受到縣內外消費者的青睞。
優良的品種,傳統的工藝,使晏鴻卿的鮮食玉米贏得越來越多的客戶,不僅暢銷柳河城鄉,還銷售到通化、梅河口等地,他也因此得到“苞米哥”的雅號。在他的引領帶動下,柳河鎮及周邊鄉村30多戶農民開始發展鮮食玉米種植產業,都獲得了理想的收益。
“我家生產的鮮食玉米主要依靠朋友介紹和朋友圈銷售,可以送貨上門,也可以快遞發貨,逐漸擴大了銷售市場。近兩年,周邊鄉村的農民紛紛上門取經或尋求合作……” 談起發展前景,“苞米哥”晏鴻卿充滿了自信。
一穗穗鮮嫩的甜玉米,正成為產業振興的大產業。據了解,鮮食玉米每畝產值2400元,與種植普通玉米相比,鮮食玉米每畝效益要高出45%。在晏鴻卿和當地企業、合作社的帶動下,柳河縣鮮食玉米產業快速崛起,全縣種植面積達到9850畝,年產值有望實現2400萬元。
吉 林 日 報 社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授 權 禁 止 復 制 或 建 立 鏡 像
地址:吉林省長春市火炬路1518號